努力陷阱:社会结构化的奋斗与劣势的再生产
人们通常认为,越是努力摆脱贫困,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然而,一项为期两年的关于低收入黑人男性过渡到成年的研究结果却挑战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参与者面临着两重“努力陷阱”。首先,学校和生活环境常常迫使他们过度劳累,为了摆脱贫困和实现长期目标。其次,这些努力往往不仅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参与者为追求这些目标投入过多精力,结果陷入了无法持续的困境,导致身心疲惫和失败。努力陷阱揭示了一种此前未曾认识到的社会机制:低收入家庭中的年轻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本身。
许多社会科学研究否定了贫困中的年轻人能够轻易改变命运的观点。最近的学术研究也开始质疑“努力必定带来进步”的观念。学者们长期认为,单纯的努力难以克服贫困带来的挑战,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努力本身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甚至可能成为阻碍。为成功付出的努力,有时会带来错失机会、加大风险或负债累累等问题。当这种努力变得不可持续时,它反而会自我毁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看似有益的做法——比如拼命努力——可能会带来“好事做得太过”的问题。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过程,即过度的努力可能会加剧贫困。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为了生存和改善命运,不得不付出极大努力。如果他们的努力过度,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贫困的固化。
首先,童年时期的贫困经历,使得人们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充满了压迫感。其次,学校对努力工作的强调,尤其是在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教育课程中,传授了很多误导性的教训——教导学生何时以及如何“更加努力”。第三,生存压力的增加加重了这一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参与者过度投入,将他们的困境误判为缺乏努力,最终导致过度劳累和失败。研究还发现,某些结构性过程可以帮助参与者避免落入“努力陷阱”,尤其是通过对个人目标的重新审视,这反而促进了他们的成功。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反直觉的机会结构:它表面上鼓励个人努力,但最终却惩罚这种努力。长期以来,人们知道,美国社会中“努力工作”这一教义深受种族主义和阶级主义的影响,而且这种教义掩盖了贫困的真正原因。努力陷阱的概念突出了我们社会中对努力工作的美化,及其可能带来的有害后果。努力陷阱不仅直接破坏了成功的尝试,还通过复制不平等的结构,加剧了社会的不公,而非仅仅为其辩护。
doi